一只昆虫标本引出的震旦博物院
1926年7月12日采自江西牯岭的蝼蛄标本
这是一只昆虫标本,1926年7月12日由O.Piel采自江西庐山牯岭地区,采集标签注明为Musée Heude(震旦博物院),该标本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。
震旦博物院(此震旦博物院与目前上海浦东的震旦博物馆Aurora Museum无任何关联)的前身是徐家汇博物院(le Musée de Zi-Ka-Wei),它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博物馆,始建于1868年,距今150年,创始人为韩伯禄神父(Pierre Marie Heude,1836—1902年)。韩伯禄是一名法国耶稣会传教士,动物学家,法国南特人。他1868年1月9日到达上海,在徐家汇天主教堂(正式名称:圣依纳爵堂)任职,后在教堂东南角创建了徐家汇博物院,并出任第一任院长。在以后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内,即以此为基地,赴国内和东南亚各国,搜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,当时储藏中国所产的动植物标本为远东第一。徐家汇博物院还建有图书馆,收藏有各类精美图片的动植物等专业书籍,博物院还定时对外开放,供人参观。
1902年韩伯禄逝世后,由法国传教士柏永年(Frederic)任第二任院长。1930年划归同属耶稣会的震旦大学管理,并在吕班路(今重庆南路225号)震旦大学(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)新建馆舍,更名震旦博物院(震旦为中国的古称),法文名Le MuséeHeude,以纪念韩伯禄为博物院作出的杰出贡献。其主要著作有:《南京地区河产贝类志》,《陆上软体动物志》、《哺乳类动物志》以及《中华帝国自然史丛刊》等。
韩伯禄神父
1914年9月7日采集的蚤蝼标本,距今100多年
1917年采自徐家汇的蚤蝼标本,标签上方为徐家汇,具体时间不清晰
1892-93年出版的中国日本朝鲜蝴蝶书1
馆藏的国内外昆虫针(捷克斯洛伐克、英格兰、奥地利和我国)
徐家汇博物院和震旦博物院书章
1953年震旦博物院由中国科学院接管,归属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,1954年将博物院出版刊物转交北京中科院图书馆,动物毛皮标本移交中科院动物研究室,1955年将植物书刊移交中科院植物所昆明工作站蔡希陶主任,1956年将植物和矿石分别移交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地质研究所,1957年将大部昆虫标本移送中科院昆虫所北京本部,震旦博物院陈列厅的部分动植物标本调拨给位于延安东路260号的上海自然博物馆,其余主要标本收藏调拨到北京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。至此,震旦博物院的所有标本收藏分归中科院各研究所和上海自然博物馆。目前上海昆虫博物馆的110多万号昆虫标本是在六十年代以后逐步采集收藏发展起来的。
上海昆虫博物馆-昆虫标本库
仅以此文预祝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顺利开展!
地址:枫林路300号 邮编:200032
电话:54924190、54924191
传真:54924201
邮箱:hjb2001_01@163.com
您是第529185位访问者,欢迎!
CopyRight© 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沪ICP备0505409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