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

SHANGHAI ENTOMOLOGICAL MUSEUM, CAS

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

SHANGHAI ENTOMOLOGICAL MUSEUM, CAS

昆虫文化厅

鸣虫是昆虫中特殊的一个类群,由于它们的身体有奇特的发音构造,因此能通过声音相互联系,在江浙和京津地区有众多鸣虫的民间爱好者,他们以虫会友并已经形成一种虫文化,因此我们希望将这一悠久的虫文化历史科学系统的展示给观众。因此上海昆虫博物馆特别组织策划了本次鸣虫展。展览以自然界的鸣虫为主题,主要涉及鸣虫的文化、鸣虫的种类、各种鸣虫的发声原理、鸣虫鸣声的内容和作用、鸣虫的声音接受器、人类的鸣虫仿生、鸣虫的饲养、自然资源的保护等六个方面。

艺术精品

土著圆形图代表吉祥、富贵、幸福 我们经常会在衣服上、图片上看到昆虫,当然最多的是蝴蝶,因为蝴蝶最美丽,被称为“会飞的花朵”。这里都是用来自巴西的闪蝶翅膀作成的工艺品,这些蝴蝶是我们国家所没有的,它非常漂亮,这些颜色完全是自然的,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光泽。(对过蝴蝶展框)这些蝴蝶是全世界最贵的蝴蝶,全部都是属于“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”保护的种类。

蟋蟀文化

这里是我国的虫文化,也就是蟋蟀文化,因为斗蟋蟀的历史非常久远,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,我国古人就在《诗经》中有“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”的形象描写。到了宋朝,出现了宰相贾似道因斗蟋蟀而误国的咄咄怪事,他本人也被史学家称之为蟋蟀宰相。但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蟋蟀研究的专著《促织经》,而至明、清两朝,从王公贵族到庶民百姓,从耄耋老人到三尺童儿,皆以玩虫为乐,所以在中国,蟋蟀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而源远流长。这里展示的是一些器具,有给蟋蟀称体重的 毫戥(deng)秤,有饮水用的水盆和吃饭的饭板,以及专供蟋蟀交配的洞房。这是斗格,供蟋蟀格斗的场所,中间有横闸,将斗格分为两个区域,抽去横闸,两虫就能面对面地格斗。在澳门等地,如果一只蟋蟀为老板带来了巨额利润,在蟋蟀死后还会用小棺材来厚葬。

其他

包括:昆虫与成语 昆虫与民俗 蝶翅画 昆虫与邮票等部分

联系我们

地址:枫林路300号 邮编:200032 
电话:54924190、54924191 
传真:54924201 
邮箱:hjb2001_01@163.com 

您是第528993位访问者,欢迎!

CopyRight© 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   沪ICP备05054091号-1

Back to top